广东金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皇冠体育现金网
岭南多水乡,水是广东的血脉,也是广东环保的重中之重。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碧水工程计划》实施到2002年开始的八年珠江综合整治,再到如今的《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以及全面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广东治水一直在努力。
如果把治水看作一场持久战,今日广东治水已从防御、相持阶段转入反攻、攻坚阶段,必须在重点流域河段整治中有所突破,必须抓出一批实实在在的环境治理成果,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2016年初印发的《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了广东治水各阶段目标。其中,2020年珠三角区域消除劣v类水体,全省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
南粤治水在攻坚,全省人民在期盼。由省委书记挂帅的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即将召开第一次会议,全面开启广东治水攻坚大幕。这将是一场重塑自然、再造江河的攻坚战,一场投入巨大、牵涉面甚广的攻坚战,一场观念转变、执政思维变革的攻坚战,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攻坚战……
●撰文:黄慧诚 钟奇振
1 以更大的决心打响治水攻坚战
7月21日下午,广州市珠江中大码头断面,蓝天白云下,水波荡漾中,一年一度的横渡珠江正在进行。来自7市40个方队的2000健儿正中流击水,投入母亲河的怀抱。
此时此刻,广东省政府一号会议室里,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也在举行,两位副省长坐镇部署练江整治工作,要求流域各市和有关部门落实地方党政主体责任,促进练江水质明显改善。
“要加快推进一些突出环保问题的解决,决不能犹豫、耽搁!”2013年10月22日,练江河畔,省委主要领导在现场要求对纺织品漂染等污染问题,要迅速采取措施有效解决。
2015年1月29日、6月29日,2016年8月5日,短短一年多时间,省政府主要领导三次亲临练江现场调研,强调要把练江整治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考场,发扬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精神,坚决打赢练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
此前,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四河”污染整治决议(包括广佛跨界河、深莞茅洲河、揭汕练江、茂湛小东江),练江名列其中。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指出,“四河”污染整治督办工作,是省人大常委会今后一段时期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揭开了练江整治的新篇章;流域相关市、县(区)党委、政府的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赢来了流域部分断面整治的突围。
走在汕头市潮南区练江河畔,岸上金凤花开,水中鱼儿畅游,曾经令人诟病的垃圾乱堆乱放的景象已难觅踪影,不少乡村的寨前池和沟渠水质日渐清澈,让人看到了练江这条一度被称作“死河”的整治曙光。监测数据显示,虽然练江干流水质整体仍属重度污染,但与上年同期相比练江污染有所减轻,青洋山桥、海门湾桥闸氨氮需削减量分别达69.0%、66.3%。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潮南练江治水突围是当前迈入攻坚阶段广东治水的一个缩影。“行百步者半九十”,蓄力已久的广东治水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打响治水攻坚战!
——领导更加重视。广东省成立珠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及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珠三角区域各市市长及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更高层次、更大格局中推进治水工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东莞市委书记还分别担任茅洲河整治两地领导小组组长,全力推进茅洲河整治攻坚战。
——思路更加创新。省政府在东莞专门召开珠三角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生态水网建设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东莞经验,强化“岭南水乡”特色,按照“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以水质改善为根本,以水系治理和水网贯通为纽带,推行水环境精细化管理。
——考核更加严格。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先后联合印发了《广东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和《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进一步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落到实处。此外,在国内率先实施治水“第三方考核”。
——推进更加有力。省环境保护厅对“六河”等重点流域实施挂牌督办和“挂图作战”,厅领导分别对一条河流进行督办,制定年度任务分解书,同时建立督查数据库,实施联网动态管理。省建设厅加强对黑臭水体治理的检查、督办和推进,省水利厅加强跨市饮用水源取水调水工程规划建设和生态水利工程实施,省农业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推进。
——执法更加严厉。以实施新环保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广东环境执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以来,全省共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39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53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12宗,极大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分子。中山、惠州、清远等市利用地方立法权契机,以水环境保护为内容制定了当地首部地方法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治水攻坚的背后,是广东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是广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自觉。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一举一动,让人关注,也令人期待。广东能否治理好江河,摆脱环境污染困境,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事关自身发展,对全国都有导向价值,寓意深远。
2 以更好的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
“要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b20开幕式致辞中的表述,指明了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更是新时期环保工作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
“出门不敢沿河走,在家不敢开窗看。”说起惠州金山河,家住河边金耀园小区的老业主周先生激动地回忆五年前的窘境。
纵横交错、碧波荡漾的大小河涌,承载着人们对岭南水乡的美好回忆。当身边的河涌日益发黑发臭时,此情此景又让老百姓最心痛。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万众期待中金山河于2011年底开始了新生的蜕变。12月26日,金山河的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并被列入2012年惠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之首。10个月投入10亿元整治10公里河段,改头换面的金山河,成为“生态文明、美丽惠州”的城市名片。
以金山河为模板,惠州又提出各县(区)每年至少整治一条河涌的计划并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全面开展了“美丽乡村·清洁先行”“美丽乡村·清水治污”“美丽乡村·绿满家园”三大行动。水清、岸绿、景美——“金山河式”的优美居住环境正在惠州全市延伸。
根据《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镇每年整治一条以上污染较重的河涌,实现不黑不臭,两岸景观明显改善”——一条条曾经的“龙须沟”又变成市民休闲憩息的好去处。
从清到黑,从黑到清,看似简单的轮回,彰显的却是广东落实五位一体的坚定决心以及发展理念的绿色变革。以治水为契机,以问题为导向,广东坚决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倒逼转型升级。“十二五”广东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完成国家“十二五”下达任务的141%、113%。曾经的工业重镇佛山、东莞等地,以环保促转型,大规模整治重污染企业,实现环境改善、经济向好。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作为制造业重镇,佛山禅城区通过减污改变河涌“喝污水”的现状,有效改善水质。2014年起《汾江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这是我省第一部流域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汾江河排污念起“紧箍咒”。严格的标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辖区的诚通纸业等“三大排污大户”均已启动关迁计划,大富、镇安、奇槎等片区400多家污染企业完成了关迁。
历经多年的治理,流域联防联控已成为广东各部门以及上下游各市的共识和共同行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等城市圈以及茂(名)湛(江)、揭(阳)汕(头)等地,以跨界河流治理为纽带,逐步建立起信息共享、联防联治、技术交流和友谊互信等良好工作机制,形成流域上下共治、两岸联防联控的生动治水局面。
与此同时,广东主动出击,努力作为,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积极推进跨省区水环境保护合作。省委主要领导在湛江和广西实地考察时主动提出,广东和广西在九洲江流域进行试点,以广东对口帮扶广西的形式,破解流域生态补偿难题。省政府分管领导连续一周,率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江西、广西、湖南、福建等省(区)推进跨省水环境保护合作,建立起跨界流域污染防控、联合监测和预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等机制。
3 以更新的举措开创治水新路子
“以前都不敢在河边停留,夏天的时候也要关着窗子,现在好了很多,也能沿着河边散步了。”家住中山市发疯涌附近的居民胡先生兴奋地说。
水质的改善,离不开工程的保障。去年10月份,发疯涌外排泵站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形成“石岐河—发疯涌—白石涌—石岐河”的双向往复水循环,让内河涌从“死水”变“活水”,促进了水环境的改善。
从2012年起,中山市启动投入达80亿元的雨污分流工程。这个被称为中山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把政绩埋在地下”的市政工程,极大提高了中山市污水收集处理率,减少河流污染负荷。全市建成1336公里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能力为115.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一些曾经“吃不饱”的污水厂,在雨污分流后变得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营。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改革如此,治水亦然。治水攻坚,一方面需要脚踏实地地真抓实干,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机制、方法,开拓治水新局面。
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规模目前达2423万吨/日,居全国首位。如何让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发挥治污效益,唯有加快补齐污水收集管网短板。与地上污水处理厂相比,这些埋在地下、穿街过巷的管网建设投入更大、困难更大、任务更艰巨。为进一步改善水质,各地掀起了污水管网建设的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佛山就要新建污水管网300公里、东莞约500公里、深圳约1000公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地积极谋划,千方百计保障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资金。
茅洲河,被称为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今年2月3日,中国电建集团与宝安区政府签约,出台了《宝安区加快推进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工作方案》,拉开了茅洲河治理大会战的序幕。项目总投资152亿元,包括管网、排涝、河流治理等6大工程。按照计划,未来两年,东莞也将投资23亿元开展多项工程治理。
富有富的路,穷有穷的招。去年7月24日,一场名为“练江整治在行动”的公益音乐会在潮南区举行。海内外乡亲、社会各界贤达纷纷慷慨解囊,认捐超过2亿元。看到练江整治逐步带来的变化后,胪岗镇胪溪居委理事会主动捐资200万元;峡山街道泗联居委西埔村甚至出现了低保户强烈要求捐款参与整治的感人场面,全村260户村民户户捐款、人人出钱、个个出力。
bot、bt以及近年来兴起的ppp等方式,更为广东治水注入源源动力。去年7月,广东省首个政府采购ppp项目——汕头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成功签约,年底揭阳市9座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发布成交公告。今年7月,广东首个整县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落地郁南,项目投资总额约5.02亿元,首次将全县903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纳入,突破了以往因为收益偏低,社会资本不愿深入到基层村级“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水污染治理好了,两岸土地升值,土地出让金、税收等再投入下一轮治水,惠州、深圳、东莞等地探索将河流污染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以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实施水污染治理、土地整备与开发、投融资“三位一体”的水污染治理新途径。
省财政也不断加大治水特别是跨界流域整治资金投入,仅练江、小东江、茅洲河、广佛跨界河流,2014—2015年,省财政就安排了51.7亿元。今年上半年,省政府补短板行动计划又决定三年间投资2600亿元,完成一大批污水、垃圾治理工程。近日,省财政又出资20亿元设立广东环保基金,将撬动约200亿元社会资本投向环保领域。
财政出资、市场运作、乡贤捐助……广东在保障财政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大ppp等推广力度,强化市场作用,一条多元筹资的治水新路日渐明晰。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不久前在广东调研时,肯定了广东治水探索,勉励广东继续做好顶层设计,转换治水模式,强化市场作用,率先走出一条市场化、可持续、可复制的治水新路子。
弄潮儿向涛头立。举全省之力治江河,重现南粤碧水蓝天,这既是省委、省政府造福民众的郑重承诺,也是广东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新一轮治水攻坚,南粤再出发!
相关附件